北京时间13日晚,美股盘前,第一共和银行跌近73%。西太平洋合众银行跌超40%,阿莱恩斯西部银行跌超30%。资产2000亿美金的银行倒闭只需要三天。感谢美帝用昂贵的例子,帮我们验证了那句话:市场永远是对的。
(相关资料图)
银行股普遍的低市盈率,并不是什么价值低估。而是由于银行自身的特点导致的,那就是高杠杆、风险大。那些自诩“价值投资”,买入低市盈率的银行股被套然后愤愤不平的人,应该心服口服了。就比如当年裸奔的董宝珍之流。
目前来看,第一共和银行应该会步硅谷银行的后尘了。
截至2022年底,第一共和银行资产为2130亿美元,财富管理资产总额为2710亿美元。截至目前市值已不足45亿美元。虽然银行股市值跟他管理的资产金额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,但总是会给人以一种在地摊上卖正品LV的感觉--对不起他的身价。
当年被暂停上市,舆论的一个关注热点就是他的杠杆率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2019年曾公开演讲,称“花呗、借呗30多亿资本金搞到了3000多亿,放大了100倍。”至于实际杠杆率是多少,可以简单算下,截止2020年6月30日,蚂蚁集团旗下两家小贷公司净资产为358.25亿元的,在金融体系贷款余额2.1万亿元的。这样算下来大概是60倍。
第一共和的杠杆率为多少呢,根据2022年年报,大概为12倍左右。通俗一点,就是说假如我只有1块钱的本金,却做着12块钱的生意。如果能达到8%的收益率,那我的身价就翻倍了,同样亏8%,那我就身无分文了。杠杆就是这样一把双刃剑。强哥说过,风浪越大,鱼越贵。但是同样风浪越大,翻船的概率也越大,船翻了,就要葬身大海了。
再看一下我们国家的银行杠杆率是多少。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,工商银行为12.03,农业银行为14.1,中国银行为13.46,建设银行12.08,招商银行为14.73,跟第一共和差不多,单纯看数字,感觉都是挺高的。那么这个杠杆率高低有没有一个权威的衡量标准呢?
确实是有的。根据巴塞尔协议III,适于用本地注册认可机构的杠杆比率规定上限为33.33。巴塞尔协议III是由国际清算银行制定,同时得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(即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)参与制定并同意实施的全球金融监管标准。
这样比较,第一共和的12倍杠杆,距离巴塞尔协议III规定的33倍,还有比较大的差距,所以说第一共和的经营状况以及资产负债结构是比较健康的。硅谷银行的状况跟第一共和并没有太大差异。那么导致这次一众美国银行面临的危机,美联储快速加息有一部分影响,但是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呢?
其实非常简单,就是挤兑。本来也许只是小范围的挤兑,但是社交媒体的流行,成倍的加剧了储户们的恐惧。于是各个银行门口都排起了取款的长队。
可以这样说,世界上任何一家银行,只要发生足够大范围的挤兑,都会破产。这是由银行经营的基础决定的,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杠杆。银行只能保留很少一部分流动资金用于支付储户正常的提款需求,大部分的资金都要用来放贷或者投资,才能够覆盖利息成本。而这些贷款和投资,又几乎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收回,更不用说是短短的一两天之内,于是就发生了硅谷银行的挤兑倒闭。
根据当前社交媒体的热度来看,担心取不出钱的恐惧心理依旧在广大储户中蔓延。以第一共和银行为代表的一众地区银行,倒闭的风险非常大。除非美联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,目前看,这个概率还是比较大的。